详细介绍
集成传感器是一种高效能的传感技术成果,它利用硅半导体的集成工艺制造而成,因其制造工艺及材质特点,也被称作硅传感器或单片集成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内部将敏感元件与信号处理电路——包括晶体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基本电子组件——集成在单一的芯片上。这种一体化设计使得它们不仅能检测各种物理量如温度、压力和光强,还能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即时的处理,实现了高度的功能集成和信号解决能力的优化。
集成传感器行业的产业链条可以划分为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制造与封装以及下游大范围的应用三个关键部分。上游主要关注于传感器制造所需的各种原材料,涵盖了半导体、金属、陶瓷和有机化学材料等。在这一领域中,一些知名的供应商如江丰电子、沪硅产业、阿石创、有研新材、北方华创等专注于半导体材料;宝钢股份、江西铜业、中国铝业、紫金矿业等提供金属材料;风华高科、国瓷材料、维纳科技等则是陶瓷材料的代表企业。中游环节则聚焦于传感器的实际生产和封装过程,涉及压力、图像、光学以及温湿度传感器等多种类型。在中国集成传感器行业中,关键的企业参与者包括歌尔股份、航天电子、威尔泰、苏州固锝、韦尔股份、汉威科技、中航电测和华工科技等。这一些企业正积极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满足随着物联网和其他智能技术发展而一直增长的市场需求。下游则是传感器的广泛应用领域,包含通讯电子、消费电子、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智慧农业、环境监视测定、安全防卫、医疗诊断、交通物流、智能家居和机器人技术等多个角度。特别是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等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行业,对传感器作为数据收集的核心部件的需求日渐增长。在众多应用中,工业、汽车电子、通信电子和消费电子构成了最大的市场需求。
中国集成传感器行业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首先,根据传感器感知外界信息所依据的基本效应,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物理传感器大多数都用在测量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化学传感器则用于检测化学物质的存在、浓度等;生物传感器则涉及生物活性物质的检测,如酶、抗体等。其次,根据测量的用途不同,可以将传感器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如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压力变化,气体传感器用于监测气体成分和浓度等。另外,从技术和材料的角度,集成传感器行业还可大致分为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和别的类型的传感器。MEMS传感器是一种将机械元件、光学元件、驱动元件、检测元件、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等集成于同一硅基芯片上的微型化器件。由于MEMS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稳定性很高等优点,因此在智能手机、汽车电子、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国集成传感器行业的成长历经多个重要阶段。回望该行业的国内发展轨迹,起点可追溯至1986年,当时中国政府将传感器技术纳入国家关键科技攻关项目,这一举措为国内传感器行业的起步奠定了基础。进入2000年,中国的传感器技术体系和产业链初步形成,国产传感器的技术水平开始稳步提高。随着21世纪的到来,特别是自2001年起,国家再次将新型传感器技术作为重点研究和发展项目,推动了国产传感器技术的加速进步,并开始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到了2015年,中国的传感器产业实现了重大突破,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自主产品品种类型丰富,达到6000余种。从2016年起,中国的传感器技术和产业进入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得益于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有关技术的迅猛推动,促使传感器技术向微电机系统化、智能化、网络化以及系统化方向持续迈进。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拓宽了传感器的应用场景范围,也提升了传感器的性能和复杂性,进一步促进了行业的全面进步和市场的扩张。近年来,中国集成传感器行业继续保持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在“十四五”规划中,传感器与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等被并列为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技术。这逐步提升了传感器行业的战略地位,促进了该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集成传感器行业已形成了以敏感元器件为核心,智能化、网络化、模块化等集成应用为创新主体,物联网、智慧城市为应用目标的产业链构架。同时,政、产、学、研、用、服六维一体的生态环境也为中国集成传感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总之,中国集成传感器行业经历了从初步建立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过程,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随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集成传感器行业预计将继续维持其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趋势。
在我国集成传感器行业,供需两端的动态呈现出明显的特点与发展的新趋势。首先,市场规模的增长是我国集成传感器行业的一个鲜明特征。预计到2026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将达到1,610.9亿元的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8.8%,这标志着市场正在持续扩张,并且增长势头强劲。在产业链上游,组件供应的稳定性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稳定的原材料供给确保了供应链的连续性,为中游制造商创造了有利的生产条件。然而,在中游环节,竞争日益激烈。众多企业竞相争夺市场占有率,这导致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因此,企业一定不停地改进革新,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下游应用市场的需求旺盛,特别是在汽车电子、消费电子、通信电子、工业电子等领域。这一些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集成传感器技术的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预示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政策的支持,我国集成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前途十分乐观。企业要把握应用场景的拓展机会,面对市场之间的竞争带来的挑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预计该行业将在全球市场中赢得更重要的地位,并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集成传感器行业作为现代科技的核心驱动力,在全世界内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其应用场景范围逐步扩大。尤其是在中国,这一行业近年来经历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从2019年的2124.0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951.8亿元,上涨的速度达到17.6%,这反映了技术进步和应用领域拓宽的积极成果。尽管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已占全国市场的11%,达到1,057.6亿元,但中高端产品依然严重依赖进口,超过90%的依赖度暴露出国内技术研发的不足。这一挑战强调了加强本土研发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迫切性。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增长为集成传感器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增长潜力,特别体现在机器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无人机、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以及智能医疗等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领域。这些应用领域的扩张不仅创造了无限的商业机会,同时也对集成传感器的技术革新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标准。国家政策的支持是行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政府对高新技术的推动和市场需求的支持,为集成传感器行业提供了稳健的发展环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战略的实施,以及智慧城市建设、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都为传感器市场和公司能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企业层面,中国集成传感器行业正朝着创新化、智能化、规模化的方向迈进。产业的聚集效应逐渐显现,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秉持务实创新的态度,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慢慢地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2021年,中国集成传感器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2951.8亿元,体现了该行业在过去一年中的迅猛增长,并突显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动力。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也与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的提升,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为传感器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此外,国家有关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行业发展的基础,激发了市场活力。展望未来,中国集成传感器行业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预测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逐步扩大至3381.47亿元,这不仅预示着行业的持续繁荣,也表明了其在未来几年中继续保持增长的强烈趋势。得益于技术进步和政策扶持的双重利好,中国集成传感器行业的前景广阔,预计将在全球市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据智研瞻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集成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2124.06亿元,2024年Q1中国集成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1108.15亿元,同比增长14.58%。2019-2024Q1年中国集成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如下:
集成传感器行业正迈向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随技术的不断革新,如物联网、5G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的提升,集成传感器技术正迎来新的突破,这包括更先进的MEMS技术、更高的性能稳定性、更低的功耗和成本。这些技术革新将推动集成传感器行业迈向新的高度。同时,随只能家居、智慧城市、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汽车电子以及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迅速扩展,集成传感器在这些领域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为各种智能设备与系统提供精确、可靠的数据支持。市场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尤其是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和工业制造等行业,对高精度、高可靠性的集成传感器需求日益迫切。此外,集成传感器行业的产业链正逐步实现协同发展,这将逐步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升产品性能,并增强市场竞争力。展望未来,智能化和网络化将成为集成传感器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通过集成更多智能算法和处理器,集成传感器将具备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同时借助5G等通信技术,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与共享。
据智研瞻预测,2024-2030年中国集成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在13.06%-14.60%,2030年中国集成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9571.84亿元,同比增长14.27%。2024-2030年中国集成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