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生活节奏加快,健康问题日渐受到重视。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因具备健康监测功能,成为人类健康管理的“好帮手”,也是各大硬件厂商重点布局的方向。
其中,光电传感器作为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通过光信号---电信号---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帮助设备收集健康监测数据,在数据输出的准确性、全面性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智能可穿戴领域,国星光电002449)基于自身在LED封装技术的一马当先的优势,早已布局有技术领先、性能出色的健康感测系列产品。
近日,国星光电推出第四代智能健康感测新方案,通过升级器件结构设计、优化封装工艺、甄选光谱波段等举措,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更准确、更全面、更节能地收集健康监测数据提供有力的传感技术支撑。
方案创新集成2008系列(发射器)、1816系列(发射器)和3220系列(接收器),以“既能够使用单发射器,又能够使用双发射器组合”的结构及形式,实现了数据收集方式的多元化,提高了对血氧等体征指标在不同的环境下(如用户肤色、处于运动状态等)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发射器方面,基于公司自研封装工艺的持续优化,2008系列(发射器)、1816系列(发射器)的光电性能提升了30%以上,实现了小角度出光、穿透性强的特点,为可穿戴设备实现更精确地发射光信号提供有力保障。
接收器方面,3220系列(接收器)具有可见光信号强度高、抗干扰性能强等优势,能精准地接收到微小的光信号变化,为心率、血氧等基础指标监测提供较为可靠信号源。
方案凭借多器件集成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其在全面收集生理数据方面的优势。如1816系列(发射器)可发出红光、红外光、绿光,2008系列(发射器)可发出红光、红外光。方案通过增加发射器组合,扩大了检测点的覆盖范围,从而逐步提升对体征信号追踪的全面性。
以心率监测为例,智能穿戴用户心脏跳动时,流经手腕的血液会增加,吸收的绿光也会增加;心跳间隔期,流经手腕的血液会减少,吸收的绿光也会随之减少。因此智能穿戴设备可通过绿光LED闪动次数,计算出心跳的次数,实现心率的监测。
在血氧监测方面,根据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对红光和红外光吸收率不同的特点,智能穿戴设备可通过光学传感器对皮肤照射,然后得出经皮肤下血管反射后的红光和红外光,最后通过算法计算出血氧情况。
方案基于发射器光效高、接收器光感灵敏度高等特点,结合低功耗设计,进一步减少散热,实现了更节能的优势,可帮助穿戴设备延长续航时间,持续为用户更好的提供准确全面的监测数据。
根据IDC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367万台,同比增长36.2%,其中智能手表同比增长54.1%。可见,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穿戴设备正逐步渗透进亿万用户生活与工作的各个场景与环节。
面对智能穿戴市场发展机遇,国星光电立足优势、前瞻布局,先后开发出接收器4437系列和发射器2516系列、接收器3220系列和发射器1816系列等智能健康感测器件,并实现了批量供货,与国内知名品牌厂家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目前,国星光电依托深厚的技术经验和出色的定制化能力,正积极努力配合厂商设计需求,开发新一代的智能穿戴技术,通过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共同发力,为智能穿戴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为人们美好、健康的生活追求提供更多优质选择、带来更多新惊喜。